当数百架无人机撕裂莫斯科夜空,警报骤然响起时,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俄罗斯会如何反击基辅。可事实呢?俄罗斯的“怒火”,出人意料地烧向了远在欧洲的柏林。
这可不是什么巧合。它更像是全球秩序深层裂变的最新注脚。从乌克兰意想不到的打击,到昔日盟友的彻底翻脸,再到新兴大国在夹缝中寻求生机,一股股暗流正汇聚成潮。
这一切,预示着一个旧世界的加速坍塌,一场没有赢家的全球大赌局。尤其,某个50天倒计时,正无声无息地逼近。
莫斯科夜:没了“不夜城”
近期,乌克兰对莫斯科来了次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。数百架无人机呼啸而至,其中27架直冲市中心,直捣俄方心脏。
这些无人机,据说乌克兰自己造的,叫“柳特”或者“隼-3000”。成本不高,大概4万美元一架,主要是玻璃钢材料,装的德国小发动机。
别看它们不起眼,跑得可真远,航程能到1500到3000公里。这下,俄罗斯的大后方,可真不那么安静了。
袭击一来,莫斯科的机场乱成一锅粥。140个航班直接取消,还有130多个航班改了航线,经济损失估摸着得上千万美元。
但最要命的,是它把“大国安全幻觉”给震碎了。莫斯科人以前过惯了“不夜城”的日子,现在警报一响,那种踏实劲儿就没了。
有位北约的前指挥官说过,就算你能打掉90%的来袭无人机,剩下那10%也足以瘫痪一个城市的神经中枢。乌克兰这招,确实玩得精明。
这次空袭,发生在俄乌第三轮谈判即将举行的前夕。而且大概十天前,乌克兰议会还通过决议,无限期暂停了和俄罗斯的所有谈判。
所以,莫斯科的这次空袭,时机非常微妙。但俄罗斯的反击,并没有直接对着基辅,而是把目标转向了曾经的重要伙伴——德国。
莫斯科被无人机袭击后,俄罗斯外交部立马宣布了个大动作。他们说,要立刻废除1993年和德国签署的《军事技术合作协议》。
这份协议可是维持了整整32年,在苏-联解体后,曾是两国军事互信的基石。现在说废就废,等于俄德军事互信彻底没了。
俄罗斯为啥这么绝?因为德国这边的政策,变得太厉害了。2022年冲突刚开始那会儿,德国还只愿意给乌克兰送头盔。
结果呢,现在摇身一变,成了援乌的主力。像“豹2”坦克都送过去了,甚至连“金牛座”导弹也可能要给。这态度,180度大转弯。
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,说话也越来越硬气。他甚至撂话,如果俄罗斯和北约打起来,德军将“直接开火”。
不仅如此,德国还计划在即将到来的一年,在立陶宛永久部署一个旅级常驻部队,大约4000名精锐装甲兵。这个地点,离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才150公里。
这可是二战以来,德国头一次在海外长期驻扎这么多兵力。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此毫不客气,说这简直是“上了膛的枪顶在太阳穴上”。
佩斯科夫还强硬表态:“德国正在再次变得危险。”这话里头,俄罗斯对德国背叛历史与现实的不满,可谓是溢于言表。
废止这份军事技术协议,意味着俄罗斯在制度层面彻底与西方技术脱钩。短期看,俄军现有装备维护升级可能会有些麻烦。
但从长远看,这也会倒逼俄罗斯加速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。同时也预示着,全球的产业链和技术体系,正在加速走向彻底的分裂。
在全球大国博弈的棋盘上,印度这个“中等强国”,凭借高超的“骑墙术”和实用主义外交,把自身利益最大化了。在美俄的压力下,印度玩得那叫一个巧妙。
就拿石油进口来说,过去三年,印度从俄罗斯买的油占了他们总进口量的35%,而且价格还很优惠。这让印度在全球制裁俄罗斯的背景下,赚了不少便宜。
起初,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姿态挺硬气,替俄罗斯仗义执言,告诫北约不要搞“双重标准”,并强调本国的能源安全。
可没过24小时,印度的态度又有了微妙变化。因为潜在的美国下一任总统,特朗普,发出了“50天最后通牒”。
特朗普威胁说,要是普京不赶紧停战,美国就要对俄罗斯石油征收二级关税,施加“毁灭性制裁”。
印度石油部长哈迪普·辛格·普里,随后透露了实情。他说,印度已经把石油进口来源给分散了,以前从大概27个国家买,现在能从40个国家买了。
普里这话,其实就是在暗示:如果美国真的对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,印度已经准备好从别的国家购买石油了。这显示了印度在复杂国际关系中的灵活与务实。
更让人寻味的是,印度外交官贾伊斯瓦尔甚至暗示,不排除重启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。这被解读为一种应对西方单边施压的策略。
印度这种实用主义的外交玩法,不光让西方孤立俄罗斯的努力显得有点白费,也预示着全球的贸易和供应链正在走向分裂。
这表明,非西方国家之间,可能会形成新的合作模式,共同对抗西方单边施压,全球关系可能又要重新洗牌了。
50天倒计时:大戏在后头
眼下的全球局势,就像是被一个看不见的“50天倒计时”给牵引着。潜在的美国下一任总统特朗普的“最后通牒”,直接把国际紧张气氛推到了顶点。
特朗普的“最后通牒”,就是冲着普京来的。他要求普京在50天内结束乌克兰冲突,否则美国将对俄罗斯石油实施“毁灭性制裁”,特别是二级关税。
就在这节骨眼上,中东那边的局势也突然紧张起来。近期,美国驻伊拉克巴格达的大使馆,发生了所谓“可控爆炸”。
这次爆炸,发生在国务院取消外交官撤离令仅一天之后。而且此前,美国还对伊朗核设施进行过空袭。中东这地方,本来就脆弱,这下更乱了。
外界不免猜测,中东这些事儿,会不会被拿来当新的“借口”?是不是要让全球冲突进一步升级,或者为即将到来的制裁创造更多筹码?
虽然外部压力重重,俄乌双方在空中互相打击的同时,嘴上也在说要谈判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提过,希望能推进战俘交换。
乌克兰官员乌梅罗夫也曾提议,在近期举行会谈。但真要谈,双方的条件那可是卡得死死的,根本没法让步。
俄罗斯坚持,谈判必须满足它的核心目标: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,得保持中立,军队规模也得限制。这些条件,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,早已明确拒绝。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俄罗斯派出来的谈判代表,居然是一位文化事务助理。这都不是什么高级外交官或者国防官员。
这架势,与其说是在真心实意地谈,不如说就是演场戏给大家看。仗还在打,谈判也没啥实质进展,未来会怎么样,谁也说不准。
这场国际大戏,真不是一盘散沙。每个国家都在旧秩序要垮的时候,为了自己能活下去,拼命地博弈。
从莫斯科上空响起的防空警报,到柏林无奈割裂旧盟,再到印度人精明地左右逢源。
还有那个近在眼前的最后通牒,每一件事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推倒了之前的平衡。
它正在加速一个动荡不安、需要重新洗牌的新时代的到来。接下来的一年,新的平衡可能是更清晰,也可能更混乱。
全球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,所有人都在这场高风险的大赌局里,等着看最终的牌面揭晓。
亿策略配资-配资证券-股票配资门户网-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