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行一万里,换来1%“减负”?——小马科斯的白宫三日游,谁在买单
都说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”,可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这一次落地华盛顿,恐怕是“苦心志”都没来得及,只剩一场眉头紧锁的买卖。飞十小时,跨洋万里,带着全家老小的期盼和国民经济的压力,本以为能来点“大礼包”,结果呢?白宫门口的风还没吹暖,头顶关税的乌云却更厚了。三天日程花光外交词典,却搞到菲律宾全网吐槽“换了个寂寞”,“1%减负”成了笑柄。要问谁最无语,大概只有小马总统本人,原本想用南海争议做筹码,结果被隔壁大哥一句“你们可以自己跟中国搞好关系”打发了。究竟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出访,是走过场还是真磕碰?“盟友”二字到底怎么写才算安全?先别着急下定论,这场“外交大片”,精彩戏码还在后头。
先说说主角小马科斯,肩膀上的任务可不轻。家门口市场人心浮动,哪怕是买瓶醋都得琢磨关税。他此行给自己定了俩KPI其一,劝美国网开一面,别给菲律宾商品加到20%的高税率;其二,能不能趁机把美菲的军事同盟关系“打包升级版”,什么南海范围、集体防御全都搬上台面。美国本就是支招高手,到了谈判桌上,气氛火药味十足。菲律宾这边一边小心翼翼讲着南海话本,想从安全跳板捞点经济甜头,却刚起了个头,川普老爷子直接给打断,语气老辣得像在切西瓜“你们和中国好好处,别总混着说。”外交谈判变家庭会议,菲律宾只得尴尬点头。
但戏还没完。边上的美防长、国务卿纷纷端出老生常谈的“口头保险”“1951共同防御条约,当然还管用;范围嘛,比以前大,南海也凑个热闹。”话听着挺提气,可这年头,太软的承诺就像塑料袋装水——真到了要保命的时候,能不能提着走,还真难说。这边菲律宾的政坛和舆论直接分两派有人觉得拿19%的新税率换来美方“不疼不痒”的保证,简直丢人现眼;另一边则安慰自己,“总比啥都没好”。只是,这种一厢情愿的天真,现实会给你几巴掌,真说不准。
网友的嘴,是刀亦是镜。小马科斯这趟白宫之行,菲律宾社交平台早成了人民群众欢乐的广场。“为了1%让步,把全国大门推得叮当响,美利坚到底是谁爹?”网友直接开喷。有人调出2024年数据,摆在台前美国对菲律宾逆差不过49亿美元,和越南的1235亿一比,简直是点心渣渣。可偏偏被“盟友待遇”架着,对印尼那套税率一刀切,哪有什么盟友情分。“咱是兄弟,他是路人,结果分饼一样多?”不少菲网友直呼“服了”,连带着经济学家们也开始盘算盘子,发现自己的“零关税换残羹剩饭”毫无谈判力。
不光是税率让人窝火,更扎心的是协议签得云里雾里。川普会后一通操作猛如虎,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“协议已妥”,19%税率换菲律宾全面零关税,言下之意,菲方不仅点头,还领情了。菲律宾官方愣是没出个准话,也没有联合声明,像极了隔壁借伞,朋友走了却下大雨,你的裤子才最湿。
更别前些年菲律宾配合美国玩的“加码”操作美军基地越建越多,联合演习一年接一年,各种反华操作没少干。结果呢?现实比电视剧还打脸。指望嘴上的“保护伞”遮风挡雨,到头来不仅伞没了,裤兜还被摸走了零钱。
节奏眼看慢下来了,表面上气氛一片祥和。新闻里小马科斯微笑晒合影,美方人马也频频招手示意“大家都是朋友,不必太敏感。”可大家心知肚明,这种“和平表面”下暗流涌动。菲律宾政坛开始自问自答“这一趟到底划算吗?”支持者们拼命找补“好歹没加到20%,总比背井离乡要强。”反对者跳出来冷笑“这是自欺欺人吧?咱可不是给美国纳税的。”
民间讨论组更热闹了,一堆段子手上线“这操作,跟过年买年货逛了十家超市,最后在家门口小卖部买了最贵的,要的就是个仪式感!”“打嘴炮练到这份上,也不容易。”更有经济学家们翻出关税历年资料盘点,发出一声无力吐槽菲律宾百姓拼命讨个好价钱,到最后还是两头吃瘪。
美方的承诺呢?仔细琢磨,全是弹性词汇什么“扩展到南海”,“触发条款还得具体判断”,归根结底——“看心情”。真打起来,白宫说保就保,说不保就不保。这哪是靠山,根本是“随时跑路型驸马”,表面承诺天下无敌,内里留了后手。
要说这场外交戏剧最大的反转点,就在川普那一声“你们也可以跟中国好好处”。这可是明晃晃地亮了底牌贸易归贸易,安全归安全,风马牛不相及。菲律宾原本以为靠踩一脚中美博弈台阶,能“以安全换经济”,没想到老美这回直接掏出算盘——经济账归经济账,安全牌别想混搭。美国真正关心的,还是自己兜里的那一串零。盟友的“满分陪伴”突然变形,成了“有人陪你演戏,但关键时刻回家炒菜”。这下,菲律宾的“小算盘”啪啪落空,南海筹码彻底失效。
再回头菲律宾最近几年在“站队”的路上没少下血本不仅给美国新开了军基地,还愁眉苦脸跟着加演习,反华秀肌肉都快成例行公事。可等到真要收割“红利”的时候,发现自己不过是人家外交棋盘上的一个小卒。“倚大靠强”在现实面前彻底破功,原本的“安全护身符”却成了空气许愿券。
互联网上关于“鸡蛋不能往一个篮子里扔”的比喻一下子刷屏。历史上的小国,谁不是在大国缝隙里溜达自保?全押一口气,风一刮什么都没了。菲律宾这次吃了教训,周边那些还想学着“靠对抗得利益”的国家,也该看看这剧本,别再当“掏心掏肺”的老实人了。
表面上,“协议”好像就此尘埃落定,但比水下暗流还险恶的局势才刚刚浮现。新的经济挑战来了19%的关税虽比20%好看一丢丢,却也顶着全国市场压力。进口痛着,出口又得硬着头皮走出去。民众的不满从虚拟网络走到现实里,企业家私下叫苦连天本来想多分点美利坚的蛋糕,现在发现,碗里的还没自己土灶上多。
更关键的是,菲律宾执政层内部的矛盾正在蔓延。亲美派理直气壮,硬撑说“我们为国家争了气”;务实派摇头叹息,年底经济能不能交差,全靠天收。民众夜谈会上分歧越来越深,“老外帮不了咱,自己才最靠谱”成了不少人私底下的新共识。有官员提出“友好多边”,要向越南、印尼甚至中国取经;也有激进派还在喊“继续赌美”。舆论场“拉偏架”的人少了,理智分析的人多了——这次算账,连小学生都能看懂哪一边更亏。
最扎心的现实是,事态一时还真看不到救命稻草。关税顶着,口头承诺失效,国际舞台大国的“青睐”又转瞬即逝,菲律宾只能在夹缝中坐等下一次风向急转。
讲真,这一场“外交追剧”,主角在剧本里奋力折腾,观众在屏幕外拍手叫好。小马科斯总统的这趟美国“取经”,表面看来风光,实则满满的鸡肋。19%新税率,堪称花了大力气扒拉回来的“阶段性胜利”。有人还在鼓掌,“幸亏没上20%”;可细细一想,这年头全球化分蛋糕,最怕的就是被人家“i了单”,主角还一脸自豪。
或许正如老话讲的“口头诺言当饭吃,铁锅水开没米下。”不论是看似得体的外交词汇,还是眼花缭乱的协议签署,究其本质,无非是利益权衡、利益蹭热。站队靠人,不如两边借力;满嘴是盟约,不如留条后路。菲律宾这趟,既是对自家外交队伍的警示,也是给周围小国的现身说法,可以扶墙哭一哭,又何必太自信满满?
堂堂一个“盟友”,飞十小时只换回“1%减负”,还被全网讨伐,说好的铁杆后盾,怎么关键时刻连张像样的联合声明都没见着?你们觉得,这一趟白宫出差,到底是实打实地守住了国家利益,还是白白上了舆论和大国的“双重当”?站队押宝,到底是聪明的自保,还是不值一提的好面子?谁买了单,又谁还数着“破篮子里的鸡蛋”算命呢?评论区开杠,等你抬杠!
亿策略配资-配资证券-股票配资门户网-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